爺爺和孫女靠墻坐著,爺爺看著院子里熙熙攘攘的人群。
爺爺好奇地問孫女:“這是在干嘛?”
孫女說:“今天結婚。”
旁邊的親朋好友都被老人的“呆萌”逗笑了,老人家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。
視頻只有幾秒,卻看得很多網友在線淚奔,大呼“邊哭邊笑”、“這個視頻太好哭了”、“我想回家了”……
央視曾播出過一則感人至深的公益短片《關愛老人——打包篇》。
一位父親記憶力衰退,忘記了很多事情,甚至認不出兒子,也不知道家在哪里。
一次兒子帶父親外出吃飯,盤子里剩下了兩個餃子,父親竟然直接用手抓起餃子放進口袋里。
父親神情恍惚地說:“這是留給我兒子的,我兒子最愛吃這個了。”
短片的最后顯現出一行字:“他忘記了很多事情,但他從未忘記愛你。”
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最真實的暖,在外的人啊,常回家看看他們吧……
有網友形容李子柒:“都說你不識人間煙火,偏偏你最懂人間煙火。”
李子柒以美食、美景為主要內容的視頻,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恬靜的田園畫卷。
其實李子柒最打動青妹兒的,不僅是她的心靈手巧,也不僅是她描繪的田園風光,而是她對奶奶的“情”,令我動容。
李子柒的父母在她幼年便離開了人世,李子柒輾轉流離之后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。
爺爺是一個鄉廚,遇到紅白喜事就會被邀下廚。年幼的李子柒就跟在爺爺身后幫忙,李子柒的廚藝也是那時學會的。
但爺爺奶奶的生活并不寬裕,為了不給爺爺奶奶增加負擔,14歲的李子柒只身前往城市打拼,開始了長達8年的在外漂泊。
直到爺爺離世,奶奶生了一場大病無人照顧,李子柒毅然決定回到四川老家照顧奶奶。
我們經常可以在李子柒的視頻里面看到奶奶的身影,奶奶顯得那樣平和與寧靜。
她會在夏夜的涼亭里搖著蒲扇,面帶微笑地等待著孫女的美食。
奶奶見證著孫女的每一次成長,和孫女一起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喜悅。
對于她們而言,親情不再是天涯海角的距離,而是觸手可及的溫暖與關懷。
對于我們的父母,我們的奶奶爺爺、外公外婆來說,“我想你了”、“我需要你”這些話就像是埋藏在心里的珍寶,不愿意輕易示人,他們不說,我們也要知道他們心里面有這些話。
有一年冬天臨近春節的時候,我千里迢迢去了一趟北京,目的是為了擼故宮的貓。
回程時,只買到火車的硬座票,到重慶需要坐滿22個小時。
列車經停石家莊時,是凌晨一點左右,我睡得迷迷糊糊,隱約看見一對剛上車的夫妻,把行李塞進我頭上空余的行李架里。
等我再醒來時,已經是早上7點多了,我看到那對夫妻各自蜷縮成一小團,在走道的地上沉沉地睡著,餐車路過時,叫了他們好多聲,才醒過來給餐車讓路。
我坐著睡了一晚上,就讓夫妻中的妻子來坐會兒,隨后就聊起天來。

聊著聊著,我突然好奇地問:“為什么你們沒買到坐票?我乘車前三個小時在網上看還有坐票,站十幾個小時也太辛苦了吧!”
那位阿姨訕訕地回答:“自己不太會用網絡購票,所以是到火車站排了兩個小時隊才買到的站票,春運能買到就不錯了。”
我疑惑地問:“您可以讓您的孩子幫忙買呀,現在的孩子都會網絡購票的。”
她有些無奈地說:“孩子在上大學,自己不想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,所以也就沒麻煩孩子。在工地里,有年輕的工友教過幾次,但是自己太笨了沒學會,又不好意思麻煩別人,所以只能去排隊買票。”
看著眼前這位和我媽媽年紀相仿、一臉疲憊的阿姨,我突然難過起來。
我回想起,我的媽媽也曾拜托過我教她網絡購票,我爸爸也不會網絡購票,就在旁邊圍觀學習。
當時,他們聽得很認真,我就像一個成熟的老師在教稚嫩的學生一樣。
在連續演示三四遍,他們還是不太會時,我有點不耐煩地說:“這么簡單的東西,怎么學了三四遍還是不會?”
當時我媽媽還委屈地小聲嘀咕:“要是我會,還讓你教啊,我不讓你教,我又能找誰呀?”
隨著我們慢慢長大,我們懂得越來越多,會得越來越多,我們見識了更大的世界,把很多東西都當做是習以為常。
網上購票、“碼上出行”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便利,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卻發現我們的爸爸媽媽、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他們卻在變“笨”。
小的時候,他們是我們的天,在我們小小的世界里,他們無所不能。
我們卻并沒有那么多耐心,或許我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,所以沒有辦法去細想他們在生活上的不便與疑惑。
但他們會擔心我們生活得辛苦,會擔憂他們的嘮叨、不懂,會變成我們的負擔。
其實,我真的很羨慕李子柒,佩服她能放棄在城市的一切陪伴在家人身邊。
很多人因為距離遙遠,無法一直和家人時時刻刻在一起,但青妹兒希望心與心是在一起的。
多聯系他們吧,就好像你在他們身邊,身在遠游心卻牽掛著,何嘗不是一種心上的“回家”了。
本文封面圖來源:星視頻視頻截圖,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