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來源:重慶青年報
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,自從成為了一名光榮的“打工人”后,每天思考最多的問題就是:今天吃什么?
本文為重慶青年報原創,轉載授權請至后臺獲取
作者:月彤 ID:cqyouth
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,自從成為了一名光榮的“打工人”后,每天思考最多的問題就是:今天吃什么?
早上7點起床,晚上8點到家。一天從一飯一蔬中開始,又在一飯一蔬中結束,用一頓豐盛的佳肴或夜宵,犒勞辛苦一天的自己,是多么治愈和幸福啊!
每當香甜的食物填滿空蕩的胃,勞累一天的身心,也就重新注入活力。
食物本身就是幸福的代名詞
我們擁有發達的大腦,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,有得總有失,我們的大腦需要大量的能量補給。
大腦是一個總感覺饑餓的家伙,當我們品嘗食物時,大腦就會感到興奮,分泌出讓我們感到幸福快樂的神經元素——多巴胺。
因此,從生理學角度來說,食物本身就能為我們帶來幸福感。
食物是味蕾的愉悅
當不同的食材在不同的油溫下被激發出不同的香味,變成一道道美味時,用心品嘗食物總會感覺味蕾在舌尖起舞。
你會感慨,這才是生活!
味覺是品嘗食物產生的刺激反應,因為味覺的存在,我們品嘗出了酸、甜、苦、咸、鮮5種基本味道。
有盆友可能要問:為什么沒有辣呢?這里涉及到了一個冷知識:辣味不是味覺的一種,而是痛覺的一種哦~
好的味道為我們帶來了:千滋百味的“口舌之歡”。
人們的生活也因品嘗食物時:味道的豐富多彩、層次多樣,變得愉悅起來。
食物也是情感的載體
對于吃貨而言,美食數不勝數,但是真正承載一個人記憶和情感的,往往不是什么山珍海味,而是那些看似普通的食物。
長大離家后,才知道:就算是同一道菜,因為每個人做法、配料、對火候的掌握各不相同,食物的味道也會大相徑庭。
品嘗熟悉的食物,總能給人一種莫名的安全感。
年幼的我喜歡守在灶臺旁,聞著誘人的香味,等待噴香的蛋炒飯出鍋。
蛋炒飯本是很簡單的食物,但如此簡單的食物,卻承載了我對媽媽和童年的溫暖回憶,變得特別和溫馨。
曾經,偷偷喜歡過一個同班的男孩子。他下了晚自習后,喜歡去學校門口的關東煮店買兩串魚豆腐、一串魚丸,搭配檸檬汁進食。
魚豆腐和魚丸都可口彈牙,關東煮的汁液早已浸潤內部,非常入味,咬一口,鮮香的味道在口腔蔓延,這時再飲一口檸檬汁,酸酸甜甜的味道……
本文封面圖來源:pixabay,本文動圖均來源來源于soogif。